进一步扩大森林计划(AZ Forest),承诺到2030年实现在六大洲种植2亿棵树木
除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现有项目外,在巴西、印度、越南、加纳和卢旺达启动新的植树造林项目
英国坎布里奇--(美国商业资讯)--阿斯利康宣布对其森林计划(AZ Forest)投资4亿美元,承诺到2030年种植2亿棵树木,并确保它们能长期存活。此次投入将用在巴西、印度、越南、加纳和卢旺达等国家的新项目或扩展项目,助力阿斯利康的气候行动、恢复自然生态、促进生物多样性、并增强生态和社区的复原力,覆盖全球土地超过10万公顷。
本新闻稿包含多媒体。此处查看新闻稿全文: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622024984/zh-CN/
2020年,阿斯利康首次提出森林计划项目并承诺到2025年底种植和维护超过5000万棵树,以此彰显健康人类与健康地球之间的坚实联系1。随后,植树工作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加纳、英国、美国和法国迅速开展,现已种植300多种树木种类,使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栖息地得以恢复。2此外,扩展项目也为当地社区带来积极影响,为超过8万人的生计带来机遇。
阿斯利康森林计划是阿斯利康可持续发展核心战略-“零碳雄心”(Ambition Zero Carbon)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巴黎协定》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C的目标,阿斯利康正致力于实现深度脱碳。3公司有望在2026年前将包括运营和团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GHG)减少98%*,并在2030年前将整个产业链的碳足迹减半,致力于实现90%的绝对减排,最迟在2045年†实现以科学为本的净零排放。2通过该计划,阿斯利康旨在从2030年起消除其在大气中的残余排放。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表示:“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双重危机正在破坏地球,损害人类健康。通过阿斯利康森林计划,我们与当地社区和生态专家合作,大规模重新造林并支持生物多样性,确保动植物生存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阿斯利康森林计划以科学为本,将在大约30年内从大气中消除约3000万吨二氧化碳。”
阿斯利康森林计划由阿斯利康与种植专家、当地社区和政府共同设计,旨在以天然的方式恢复森林、促进农林业发展,同时还可带来其他益处,如创造新的技能和就业机会、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以及改善大众健康。4该项目将由全球领先的合作伙伴和独立第三方专家团队,包括欧洲森林研究所(EFI)进行审计和评估。
循环生物经济联盟(Circular Bioeconomy Alliance, CBA)主席Marc Palahí表示:“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循环生物经济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森林和树木是地球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健康和福祉的根基。通过设计和交付像阿斯利康森林计划这样以科学为本、以原则为导向的公私合作项目,我们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为当地社区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
作为公司重新造林承诺的一部分,阿斯利康与EFI和CBA共同推出了首个以科学为本的合作框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可复原、适合本地的地貌再生。CBA地貌再生原则将实现循环生物经济价值链,恢复生物多样性。
阿斯利康森林计划也为世界经济论坛的1t.org倡议做出了贡献,该倡议是一项公私合作项目,旨在到2030年前保护、恢复和种植1万亿棵树木。
注释
关于阿斯利康森林计划(AZ Forest)
阿斯利康森林计划是阿斯利康携手专业人士和当地社区,在2030年前种植和维护2亿棵树木的承诺。该项目支持地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共同效益,也是阿斯利康科学净零战略“零碳雄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加纳、英国、美国和法国正在开展的项目基础上,阿斯利康森林计划将在包括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新增和扩建项目:
作为阿斯利康科学净零战略“零碳雄心”的一部分,阿斯利康森林计划项目支持地球和人类健康,并带来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共同利益。截至2022年底,尽管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仍在以下地区种植了超过1050万棵树木:
关于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 (LSE/STO/Nasdaq: AZN)是一家科学至上的全球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及营销处方类药品,重点关注肿瘤、罕见病以及包括心血管肾脏及代谢、呼吸及免疫在内的生物制药等领域。阿斯利康全球总部位于英国剑桥,业务遍布世界 100 多个国家,创新药物惠及全球数百万患者。更多信息,请访问astrazeneca.com或在Twitter @AstraZeneca上关注我们。
参考文献
*根据2015年的基线
†根据2019年的基线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为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为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622024984/zh-CN/
CONTACT: